回到主页

陈江龙 :少数民族村寨社区综合发展的案例与思考

分论坛一:社会工作助力乡村困境人群服务及脱贫攻坚的实践案例

案例3

陈江龙 临沧市沧源县源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大家下午好!特别感谢这次主办方给我们这个机会,现在我大概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主办方给我的一个课题。我来这里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一个社工,从事农村这块工作已经有4年,我们主要做的一些项目,主要以国家助力脱贫攻坚这块有一些衔接的社会服务工作。今天我要跟大家带来的一个分享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在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发展的一个案例和这个做了以后的一个思考。为什么会把我的第一板块,会把我们源心的一个简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业务范围,也就是我们服务范围,是有几个比较特殊的点,其中有几个是比如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老人、妇女、儿童的服务,还有社区里的一些特色经济的发展服务,然后还有一个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社会服务工作内容。这三大块服务内容是我们从13年开始驻点到现在2016年的时候,12月份才把这个机构注册下来,才确定下来要做的一些工作范围,大家一看到这个服务范围以后,就可以大概清楚,我们在驻村,每一个驻村的驻点社工,基本上很难像我们城市或者说一些比较专业的机构专门做一个服务对象,比如说儿童,或者是老人,或者是妇女的一个社会工作服务,在农村是特别难的,因为在农村,我们在4年走过来以后,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像连心,那个时候我们连心俊哥他们几个给我们的方向以儿童为主方向开展工作,但是通过我们自己开展服务以后发现,怎么这个儿童又牵连到了家庭,家庭到了社区,乃至到我们县城都有一些影响,为什么会有三留,为什么会有各种物管情况出现,我们顺着这条线摸,4年走了以后就发现,我们什么服务都在做,不管是老人、妇女,或者是经济的各种,都有尝试去做,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归纳到自己的一些小经验。

第一个我要给大家在分享的是在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发展一个案例,在沧源脱贫攻坚中今年要脱贫出列而且作为一个示范村的一个服务点,比较挨近边境,也是我们整个沧源县饮水的源头村,这就是我们13年开始驻点的开始,我们之前就从儿童这个板块开始开展服务,下面这幅图县联合当地的派出所联合打造一个服务中心,当时我们来的时候这个门都是关的,我们来了以后,才从这个活动中心往外从整个社区扩展的。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我今天跟大家讲的在社区综合发展的这块里面的一些内容,就是我们以我们这4年走过来,在社区里面做的一些东西,有儿童的,还有一些青年的,还有妇女的,还有一些我们产业,下面这幅图就是我和我们村里面的武装干事去走访的一个摩托车,路就是这样的,他们村的小组比较散,我们去到每个小组都必须骑摩托车去走访,去做个案这样的一些,我的同事小飞(音)也是一样,他不会骑摩托车,都是晚上自己走路走访。我们感觉做了脱贫攻坚以后,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然后很多搞得很漂亮的新房子就没有人住了,空了,我们觉得这个工作做得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本来只管了16个留守儿童,一下子多了50多个,就是因为脱贫攻坚这块政策出来以后,发现我们最后了一个需求评估,整个村的一个需求的评估以后,发现我们整个农村好像在做一些产业发展,还有一些经济收入的来路都特别单一,我们觉得在农村开始开展拓展出我们自己的另外一个服务,农民专业合作这样一个团队,大家可以看到,右上角那边就是我们开始组建合作社的第一个理事会,这个合作社当中,我们也发动到留守一些老人,妇女,除了做合作社以外,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亲子教育这块,留守妇女,孩子的一些联动,学校老师和学生,包括整个社区,不一定都是这个学校的孩子,但是整个形成了学习小组,每个周末由我们的同事我们几个带着老师,去到学习小组做一些服务,我们做合作社的开始,就是开始做产业,专门养鸡,养我们下面的生态鸡,那个鸡蛋就是我们的每一个鸡都是靠我们村民,我们社工在里面推动和资源联接者的带动,学一些技术,包括像孵化器的应用都在社区服务里面用,我们这4年走过来以后,我们有自己的一个小总结,理了一个思路,我们这四年,村庄,合作社也有,基础服务融合在一起,包括社工,村庄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建立我们本村自我造血的能力,自我服务的体系,由妇女,他可以服务到老人,老人可以去传承文化到儿童,儿童可以陪伴到老人孤寡,或者其他的弱视群体的协助,一些小翻译的角色之类的工作在里面,把整个村庄都联系起来,把整个村庄架构结果重整了一遍的模式。

我们在村庄里的主要一个方式是什么?因为我们服务的村有1600多户,人特别多,只有我们两个社工,我们怎么开展社会工作服务这块,通过我们挖掘我们本村的青年,妇女骨干,来带动我们整个村庄开展工作,要不然靠我们两个,最多把两户或者是三户有一些回应,把里面一些人才资源的撬动,把整个村庄的一些能动力自我服务撬动起来,本地的资源,政府的相关政策联系到整个村庄来了。

第二个板块是我个人在这4年做驻村工作里的一些思考,第一个是我们在社区中的服务对象是谁?我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有些时候我自己在社区反而就是自己是一个被服务的对象,这是我自己考虑的问题,我们在社区能做一些什么?我们在社区能和村民建立信任关系,我们能在社区中成长,我们也在社区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个人的一个价值。第三个我们期望看到的社区是什么样的?这也这两个问题联结在一起的,可能昨天弄PPT的时候就没有弄到一起,这也是社区期望的,比如说我们去到一个村庄里面做社会服务工作的时候,我们带进去的东西,或者说我们不经意影响到的东西,是不是这个社区需要的,这就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做农村驻点工作每个社工思考的问题,因为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一种文化,像刚才很多老师分享的,寺庙、祠堂这些东西,我们考虑这些东西能去带的,我们去做这些合作社,去给那些留守儿童还有妇女、老人去开展服务的时候,这些是不是他们需要的,是不是他们期望看到的,或者说他们整个社区是不是就必须需要我们这样的社会工作服务进入他们,或者说换一个思考的路线,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给我们的农村社区提供服务?我个人觉得在社区里我们每一个驻点社工应该都换一个角度看一下社区,左边这幅图,这是一个人体的架构图,有头脑,有我们的骨架,有我们心脏,有每个手指,有脚都有,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社区换做一个人,去想想这个社区需要什么?灵魂在什么地方?在这个时候开展服务工作,驻点的这些社工更能融入到社工,更能在农村呆住,我是我个人的思考和对农村的看法,我们怎么把社区弄起来,怎么样切入,或者说怎样呆得住,怎么样扎根,从我们个人,包括社区,社区的每一栋房子到每一个产业,到他们自己本身的资源文化去决定。我大概简单的就和大家这样分享一下,因为时间关系,很多东西如果要把它细讲下来,整个4年可能还要讲一年。谢谢大家!